从秘鲁果园到中国餐桌:跨越大洋的美味之旅
随着中秘贸易逐步深入和中国消费能力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秘鲁农产品开始出现在中国消费者的餐桌上。这些来自遥远南美洲的水果不仅丰富了我们的饮食选择,也带来了独特的风味体验。
秘鲁农产品在中国市场的崛起
据秘鲁农业发展与灌溉部今年8月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5月,以蔓越莓、牛油果、蓝莓等为代表的非传统农产品出口额达34.67亿美元,同比增长5.5%。中国已连续十年成为秘鲁农产品的重要市场之一。
这些数据的背后,是两国之间不断深化的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秘鲁的农产品不仅满足了中国消费者对高品质食材的需求,也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
秘鲁美食中的中国印记
绵延不断的人文交流,让秘鲁的饮食带上了明显的中餐印记。在秘鲁,中餐馆被称作“Chifa”(吃饭),炒饭(Chaufa)作为常规食物,登上了大多数当地餐馆的菜单。这种文化交融不仅体现在饮食上,更成为了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象征。
不仅如此,秘鲁菜与中国菜之间也有着深厚的渊源。在北京的一家餐厅里,记者竟然在秘鲁美食中吃出了熟悉的中餐味道。原来,中国菜和秘鲁菜之间的故事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多。
秘鲁华人移民的贡献
今年31岁的马赛是秘鲁华人移民的第四代。2018年,他来到了蒙自市,成为红河佳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一名农业工程师。马赛的到来为蒙自带来了蓝莓种植的新技术和新品种,提高了生产效率,也让更多的中国消费者能够品尝到优质的秘鲁蓝莓。
马赛的故事只是众多秘鲁华人移民为中国农业发展做出贡献的一个缩影。他们的努力不仅促进了两国之间的经贸往来,也加深了两国人民的友谊。
中秘合作的广阔未来
今天,秘鲁人民用“从钱凯到上海”这句流行语展望中秘两国互利合作的广阔未来。双方正共同努力,确保钱凯港如期建成,成为中拉之间的陆海新通道,使“钱凯到上海”真正成为一条促进中秘共同发展的纽带。
得益于自贸协定,秘鲁的非传统产品开始走进中国的千家万户。秘鲁已成为中国蓝莓、牛油果的第一大供应国,藜麦、葡萄、玛卡、羊驼毛制品等商品在中国广受欢迎。中秘双方正就秘鲁冷冻水果输华事宜进行积极磋商,相信不久的将来,更多秘鲁优质农产品将进入中国市场。
旅游与文化交流
除了经贸合作,中秘两国在旅游和文化交流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展。广之旅副总裁黄静茹表示,中国游客对拉美旅游充满向往。受价格和飞行距离等因素影响,目前赴拉美游主流产品以多国联游为主。未来,期待拉美国家能推出更加便捷的旅游产品,吸引更多中国游客。
从被誉为“南美通向亚洲的门户”的钱凯港,到助力当地教育基础设施升级的拉利伯塔德大区学校重建项目;从传播中国文化、培养中秘友谊青年使者的里卡多·帕尔玛大学孔子学院,到保障首都安全的公共安全项目,中秘两国的合作正在各个领域全面展开。
总之,从秘鲁果园到中国餐桌,这一跨越大洋的美味之旅不仅丰富了我们的餐桌,也见证了两国人民深厚的情谊。未来,随着中秘合作的不断深化,相信会有更多美好的故事等待我们去书写。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