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店变“竖店”:短剧浪潮中的机遇与挑战

导读:
什么是“竖店”?
传统影视从业者如何转型?
微短剧的市场现状与问题
群演的新机遇


什么是“竖店”?


当人们提到“横店”,脑海中浮现的是那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影视基地。然而,如今的横店正在悄然发生一场变革——它从传统的“横屏”影视制作中心逐渐转变为以“竖屏”短剧为核心的新兴影视阵地,被戏称为“竖店”。这种转变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伴随着短视频平台的崛起和观众观看习惯的变化而逐步形成的。


在横店,每天都有超过百个短剧剧组同时开工。无论是酒店、摄影棚还是外景地,都成为了短剧拍摄的热门场所。这种现象不仅改变了横店的传统生态,也重新定义了影视行业的生产模式。


传统影视从业者如何转型?


作为一名长期关注影视行业的观察者,我亲眼见证了横店从“横屏”到“竖屏”的转型过程。对于许多传统影视从业者来说,这是一次既充满挑战又蕴含机遇的旅程。


一些导演和编剧开始尝试适应短剧的节奏和风格。他们发现,虽然短剧的制作周期更短,预算更少,但其对内容的要求却丝毫不低。例如,短剧需要在短短几分钟内抓住观众的注意力,这就要求创作者更加注重情节的紧凑性和角色的鲜明性。


与此同时,也有不少人选择坚持传统影视制作流程,将经典IP改编为竖屏短剧。爱奇艺首席执行官龚宇曾透露,从去年11月起,微剧已成为其移动端第三大频道,仅次于长剧和电影频道。这一趋势表明,传统影视与新兴短剧并非对立,而是可以相辅相成。


微短剧的市场现状与问题


尽管微短剧市场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但其背后也隐藏着不少问题。首当其冲的是内容质量参差不齐。由于制作门槛较低,许多短剧在剧情设计、演员表演以及后期制作上都存在明显不足。这种现象不仅影响了观众的观影体验,也可能对整个行业的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此外,市场规范化程度不足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部分短剧剧组为了节省成本,常常忽视版权保护和劳动权益保障。这种做法虽然短期内可能降低成本,但从长远来看,会损害行业的健康发展。


面对这些问题,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唯有通过加强行业自律和政策引导,才能推动微短剧市场走向更加成熟和规范。


群演的新机遇


在这场变革中,群演无疑是受益最大的群体之一。过去,他们的收入主要依赖于传统影视剧的拍摄需求,而随着短剧市场的兴起,他们迎来了新的职业机会。


以孙明文为例,这位拥有四年经验的群演通过人脉关系,已经接拍了300多部短剧,日薪最高可达4000元。这样的收入水平,在普通群演中几乎是难以想象的。他坦言,短剧的拍摄周期短、需求量大,为像他这样的基层演员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能轻松适应这种变化。一些年长的群演由于缺乏互联网思维和技术支持,很难融入短剧拍摄的快节奏环境。这也提醒我们,行业转型过程中,还需要关注弱势群体的利益保障。


总的来说,“横店变‘竖店’”不仅是技术层面的革新,更是整个影视行业的一次深刻变革。它让我们看到了传统与新兴力量碰撞出的火花,同时也促使我们思考如何在快速发展的时代中找到平衡点。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