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校前夕,大学生的无力感:疫情下的迷茫与成长

返校前的夜晚,小明(化名)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他盯着天花板,脑海中不断浮现即将到来的校园生活——堆积如山的课程任务、紧张的考试节奏,还有与舍友之间微妙的关系。这种深深的无力感像一块巨石压在他的胸口,让他喘不过气来。


作为一名普通大学生,小明并不是个例。近年来,随着疫情对社会生活的持续影响,许多大学生在返校前都经历了类似的焦虑和压力。从线上学习到线下复课,从封校管理到自由活动,每一次转变都考验着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


疫情带来的双重冲击

回顾过去几年,疫情给大学生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柴同学是大连某高校的大四毕业生,她坦言:“去年年底离校后就再也没能回去,毕业季少了原本应该有的仪式感,比如线下答辩、毕业典礼等。”虽然学校安排了“云”毕业典礼和“云”毕业照,但这些虚拟形式始终无法弥补现实中缺失的那份珍贵记忆。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问题更加复杂。胡海萍医生指出,“长期居家上网课不仅影响身体健康,还可能导致情绪波动。”她建议大家多做运动、保持均衡饮食,并摄入富含Omega-3脂肪酸、叶绿素、维生素B等营养物质的食物,以维持稳定积极的心态。


返校路上的艰难抉择

除了心理上的负担,返校过程本身也充满挑战。由于各地疫情防控政策不同,很多学生在回家或回校途中遇到了意想不到的问题。例如,有人为了赶在城市静默管理前连夜步行到高铁站候车;有人遭遇打车司机随意涨价甚至被半路扔到高速上;还有不少人因为信息不对称而耽误行程。


尽管如此,大多数学生仍然选择坚强面对。正如新华社报道中提到的一样,“这届大学生用微笑将这段特殊的日子点亮”。他们通过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乐观态度,比如制作短视频记录日常点滴、参与线上公益活动等等。


未来何去何从?

然而,当真正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时,迷茫依旧笼罩着不少年轻人。“有人跟风考研,有人海投简历,还有人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这是北京化工大学就业中心指导老师任力宁对学生现状的真实描述。


针对这种情况,专家们提出了几点建议:

  • 加强与家人朋友之间的沟通交流;
  • 向已经毕业的学长学姐请教经验教训;
  • 利用网络资源提升自我认知水平。

同时也要认识到,迷茫并不可怕,它是成长过程中必经的一个阶段。正如复旦大学心理研究中心主任孙时进所说:“宅家期间形成的差距可以通过努力缩小,关键在于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


最后,让我们一起期待每一位大学生都能顺利度过这段困难时期,在未来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