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一个令人心痛的日子,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黄旭华先生因病在湖北武汉逝世,享年99岁。消息传来,整个武汉仿佛都沉浸在一片悲痛之中。
作为一名普通市民,我站在位于张之洞路的中国船舶集团第七一九研究所门口,亲眼目睹了这一幕令人动容的场景。研究所的大门外,早已被鲜花堆满,从四面八方赶来的民众自发地将手中的花束摆放在围墙上,以此表达对这位伟大科学家的深切怀念。
鲜花成海,城市的心意
据附近一家花店的老板韩先生透露,这两天他的花店几乎被“抢空”了。“大家都想买花来悼念黄院士,我们店里的库存根本不够用。”韩先生感慨道,“以前从没见过这么多人集中买花,这说明大家对黄老的敬意有多深。”
不仅仅是这家花店,周围的几家花店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一位正在挑选花束的女士告诉我:“黄院士为国家付出了太多,他值得我们这样做。虽然只是一束花,但这是我们普通人唯一能表达心意的方式。”
隐姓埋名几十年,铸就大国重器
黄旭华这个名字,或许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熟悉,但他的事迹却足以让每一个中国人肃然起敬。作为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他在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国外技术封锁和国内资源匮乏的双重困境下,毅然选择隐姓埋名,投身于核潜艇的研发事业。
几十年的时间里,他几乎没有回过家,甚至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知道他在做什么工作。直到后来,他的贡献才逐渐被世人所知。他曾说:“为了国家的需要,我愿意付出一切。”这句话简单而坚定,却承载着无数个日夜的努力与牺牲。
故乡与异乡,共同的缅怀
除了武汉,在黄旭华的故乡——广东汕尾,同样掀起了悼念热潮。家乡的干部群众自发组织纪念活动,通过各种形式寄托哀思。而在武汉,无论是本地居民还是外地游客,都纷纷来到第七一九研究所献上鲜花。
在研究所的吊唁现场,黄旭华院士的遗像静静地伫立在鲜花翠柏之间,周围摆放的绿植特别设计成了潜艇造型,象征着他一生为之奋斗的事业。顶部插着的五星红旗,则彰显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热爱与忠诚。
铭记与传承,未来的希望
黄旭华院士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也是传奇的一生。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国之脊梁”。如今,虽然他已经离开了我们,但他留下的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着后人继续前行。
正如许多网友留言所说:“黄老虽去,但他的精神永存!”相信在未来,会有更多年轻人接过前辈的接力棒,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