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老年界的“得到”:DeepSeek卖课套路有多野?

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付费行业似乎已经成为了全民的狂欢。而最近,一个名为DeepSeek的老年界“得到”,凭借其疯狂的卖课模式,在短短时间内狂揽100亿收入,引发了广泛关注。小李作为一名自由职业者,也亲身体验了这场知识付费的盛宴,却发现自己陷入了深深的套路之中。


从免费直播到高价课程


春节期间,小李偶然间刷到了一场免费的DeepSeek直播课。起初,他被主播的专业形象和激情四射的讲解所吸引,觉得这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然而,随着课程的推进,他逐渐发现,这场所谓的“免费课”其实暗藏玄机。


主播不断强调:“只有报名高级班才能学到真正的核心内容!”他还用诸如“所有老板必须学会DeepSeek”、“不会用AI获客的老板就像文盲”等夸张词汇来鼓吹课程的重要性。最终,小李意识到,这场直播不过是一个精心设计的营销陷阱,目的是为了推销2980元的高价课程。


制造焦虑与变现诱惑


据专家分析,DeepSeek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建立在一套完整的“收割”体系之上。首先,他们通过制造焦虑情绪来吸引消费者。例如,“创业人一辈子都在追求的风口”、“DeepSeek是国运级机会”等话术,成功让许多中老年人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产生恐惧,从而急于寻找解决方案。


其次,DeepSeek还巧妙地利用了“名师效应”。他们在宣传中大肆宣扬所谓“顶级导师”的背景,甚至不惜虚构资历,以增加课程的可信度。与此同时,他们还会承诺学员能够通过学习实现“接单变现”,进一步激发购买欲望。


饥饿营销与连环套


除了制造焦虑和名师招牌外,DeepSeek还善于运用饥饿营销策略。他们会限定课程名额,并宣称“名额有限,先到先得”,以此营造紧迫感,促使消费者快速下单。此外,他们还会设置一系列“连环套”,比如基础课程、进阶课程、大师班等,逐步引导用户投入更多的金钱。


这种层层递进的销售模式,不仅让消费者难以自拔,也让DeepSeek轻松实现了巨额收益。数据显示,仅在过去三个月内,他们的课程销售额就突破了50亿大关。


监管缺失与维权困境


尽管DeepSeek的商业模式备受争议,但由于平台对知识付费内容的审核机制不足,监管和处罚力度不够,使得这些“网红导师”得以逍遥法外。一些受害者试图通过投诉平台寻求帮助,但往往收效甚微。


以小李的母亲为例,她在2月底花费1980元购买了“拾青学堂”的课程后,因不满意效果想要退款。然而,所谓的“老师”却置之不理,导致她至今未能拿回自己的钱。类似的情况屡见不鲜,反映出当前知识付费行业的乱象丛生。


结语


DeepSeek的崛起,既是对市场需求的一种回应,也是对人性弱点的一次深刻洞察。然而,过度依赖营销手段而非真正提供价值,终究难以长久立足。作为消费者,我们需要擦亮双眼,理性看待这些看似诱人的课程,避免掉入“割韭菜”的陷阱。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