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的最终受害者,不是英伟达|氪金·大事件

在2024年的尾巴上,全球科技圈迎来了一位新玩家——DeepSeek。这家来自中国的人工智能初创公司,以惊人的速度崛起,迅速成为了全球瞩目的焦点。从发布V3大模型到最近推出的R1模型和多模态模型Janus-Pro,DeepSeek不仅在技术上不断突破,更是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DeepSeek现象”。今天,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一现象背后的真相,并揭示谁才是这场变革中的真正受害者。


DeepSeek的崛起:技术与市场的双重冲击


DeepSeek的首次亮相是在2024年12月,当时他们发布了V3大模型。这款模型以其卓越的性能和创新的技术架构迅速吸引了全球的关注。随后,DeepSeek又接连推出了R1模型和多模态模型Janus-Pro,进一步巩固了其在AI领域的地位。知名播客主持人莱克斯·弗里德曼(Lex Fridman)在接受采访时用了一个词来形容这种现象:“DeepSeek时刻”。


然而,DeepSeek的崛起并非一帆风顺。随着其技术的不断进步,市场对其的关注也逐渐升温。尤其是在春节期间,A股市场上的DeepSeek概念股大幅走强,引发了投资者的广泛关注。与此同时,美股市场上却出现了一波剧烈的波动。由于DeepSeek的技术突破动摇了美国科技行业的“无敌”地位,尤其是英伟达等科技巨头的股价受到了严重冲击。


英伟达的股价波动:背后的故事


当地时间1月27日,美国股市开盘即大幅下跌,科技板块尤为惨重。市场分析认为,核心原因是中国人工智能初创公司DeepSeek的最新突破。据报道,DeepSeek团队绕过了传统的CUDA框架,直接针对英伟达GPU的低级汇编语言PTX进行了优化,实现了最大性能。这一举措打破了英伟达长期以来的技术壁垒,导致其股价一度重挫17%。


面对这样的市场反应,英伟达迅速作出了回应。他们宣布NVIDIA NIM已经可以使用DeepSeek-R1,试图通过合作来缓解市场压力。然而,这并未能完全平息市场的担忧。散户们纷纷抄底,空头则获利了结,英伟达的股价经历了大起大落。尽管如此,英伟达依然保持了强大的市场竞争力,迅速反弹。


真正的受害者:被忽视的群体


虽然英伟达的股价在短期内受到了影响,但从长远来看,它依然是全球领先的科技公司之一。那么,在这场变革中,谁才是真正受到伤害的一方呢?答案或许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简单。


首先,受到影响的不仅仅是英伟达这样的大型科技公司,还有那些依赖于传统技术框架的中小企业。这些企业在面对DeepSeek带来的技术革新时,往往缺乏足够的资源和技术实力来应对。其次,许多投资者也在这场风波中遭受了损失。尤其是那些没有及时调整投资策略的散户,他们在市场的剧烈波动中承受了巨大的风险。


此外,DeepSeek的崛起还对全球科技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过去,美国一直被视为全球科技的领导者,但如今,中国的科技企业正在逐渐缩小这一差距。这种变化不仅改变了市场的竞争格局,也对全球科技产业链带来了新的挑战。


未来展望:DeepSeek的下一步


尽管DeepSeek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它的征程才刚刚开始。作为一家专注于人工智能的初创公司,DeepSeek将继续探索更多的可能性。他们不仅致力于技术研发,还在积极拓展应用场景,推动AI技术在更多领域的落地。


同时,DeepSeek也在积极寻求与其他企业的合作。例如,360集团就曾发布《关于全力支持国产大模型DeepSeek的倡议书》,承诺为DeepSeek提供全方位的网络安全防护。这样的合作不仅有助于提升DeepSeek的安全性,也为其他企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范例。


总的来说,DeepSeek的崛起不仅仅是一场技术革命,更是对全球科技产业的一次深刻洗礼。在这个过程中,英伟达虽然遭遇了短期的挫折,但它依然是全球科技领域的佼佼者。而真正受到影响的,是那些在变革中未能及时适应的企业和个人。未来,DeepSeek将继续引领AI技术的发展,为全球科技产业注入新的活力。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