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往年的春节前后,各大互联网平台的金融营销战打得火热。然而,今年却出现了一股冷却之风。1月26日,观察者注意到,包括蚂蚁、京东、抖音、快手等在内的多个平台虽然也推出了春节营销活动,但与往年相比,这些活动显得格外低调。
以小明为例,作为一名互联网行业的从业者,他明显感觉到今年的春节营销活动少了些热闹。以往这个时候,各大平台都会推出各种集福、抢黄金、拆红包等活动,吸引用户参与。而今年,尽管仍有类似的活动,但规模和力度都有所减弱。
这种变化背后,其实是大厂们对于成本控制和效益最大化的考量。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企业内部管理的优化,不少公司开始重新审视春节期间的大规模营销活动。一方面,高额的营销费用投入并未带来预期的回报;另一方面,持续不断的‘撒钱’行为也让企业财务压力倍增。
以字节跳动为例,为了区分福利和激励,字节跳动宣布从2026年起将停发春节红包,而今年的春节红包额度则与去年持平。此外,端午、中秋节礼品自2025年度起也将不再发放。不仅如此,字节跳动还对其他福利进行了调整,如取消下午茶,茶水间在原有零食基础上免费供应坚果,并将随餐水果调整至茶水间全天供应,同时在贩卖机中增加了酸奶品类。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减少了部分福利,字节跳动也在努力提升员工的其他福利待遇。例如,员工商业保险将新增覆盖指定公立医院特需部、洗牙和子女流感疫苗,并提高自费报销比例;引入超级猩猩、乐刻等外部健身房,公司为员工覆盖大部分费用。这表明公司在削减一些不必要的开支的同时,更加注重员工的实际需求和长远发展。
事实上,这样的趋势并非个例。越来越多的大厂开始意识到,单纯的‘撒钱’式营销已经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他们更倾向于通过创新的方式吸引用户,如提供更具吸引力的产品和服务,或是在用户体验上下功夫。文创消费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文创日历、凤冠冰箱贴、蛇年利是封红包等文化符号,已经成为年轻人感受新春的新方式。
未来,我们可以预见,更多的企业将不再依赖于大规模的红包营销,而是转向更为精细化、个性化的营销策略。这不仅有助于企业降低运营成本,还能更好地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对于像小明这样的普通用户来说,或许会少了一些抢红包的乐趣,但却能享受到更多实实在在的好处。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