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在被“杀熟”?这届年轻人正悄悄反抗大数据算法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互联网。从购物到出行,从娱乐到社交,几乎每一个环节都被算法所影响。然而,最近我发现自己越来越频繁地成为大数据“杀熟”的受害者。作为一名普通消费者,我开始意识到,这种看似无形的算法背后,隐藏着对消费者的不公平待遇。


不久前,《关于开展“清朗·网络平台算法典型问题治理”专项行动的通知》正式发布,针对利用算法实施大数据“杀熟”等问题进行了明确整治。这一行动让我感到一丝欣慰,但也让我更加好奇:为什么我们会成为大数据“杀熟”的目标?我们又能做些什么来保护自己的权益?


什么是大数据“杀熟”?


所谓“大数据杀熟”,是指商家或平台通过收集用户的个人信息、消费习惯、浏览记录等数据,利用算法对不同用户进行个性化定价。简单来说,就是同样的商品或服务,老用户的价格可能比新用户更高。这种做法不仅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还让人感到被“算计”。


举个例子,我在某在线旅游平台上预订酒店时,发现同一间房的价格竟然比我朋友高出几十元。更令人气愤的是,当我用不同的设备和账号查询时,价格却完全一致。这让我意识到,平台是根据我的历史订单和消费行为,对我进行了“精准定价”。


为什么我们会成为“杀熟”的目标?


大数据“杀熟”的根源在于算法的不透明性和商家的逐利心理。商家希望通过算法分析用户的消费习惯,从而实现利润最大化。而对于消费者来说,由于缺乏对算法的了解,往往只能被动接受平台给出的价格。这种信息不对称,使得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被宰”的对象。


此外,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AI技术的应用也使得“杀熟”变得更加精准。据观察者网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97%的人认为,AI技术会进一步加剧“大数据杀熟”的现象。这意味着,未来我们可能会面临更多类似的不公平待遇。


这届年轻人如何反击?


面对大数据“杀熟”,这届年轻人并没有坐以待毙。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我们必须采取行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首先,我们要提高对算法的认识,了解它的工作原理和潜在风险。只有当我们掌握了足够的知识,才能更好地应对这些不公平的现象。


其次,我们可以选择多平台比较价格。不要局限于一个平台,尝试使用不同的APP或网站进行对比,看看是否有更优惠的价格。同时,尽量避免使用同一个账号频繁购买同一类商品,以免被系统识别为“高价值用户”而受到“杀熟”。


此外,我们还可以积极参与维权。如果发现自己遭遇了大数据“杀熟”,可以向相关部门投诉,或者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近年来,国家对大数据“杀熟”的整治力度不断加大,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法律法规来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结语


大数据“杀熟”虽然让我们感到无奈,但这也促使我们更加关注自身的权益保护。作为消费者,我们不能仅仅依赖平台的自律,而是要主动出击,学会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利益。希望在未来,我们能够看到一个更加公平、透明的消费环境,让每一个人都能在互联网的世界里享受到应有的权利。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